告別「刷卡前先爬文」的時代:一個專為聰明懶人設計的 AI 用卡回饋新服務
你是否也曾遇過這樣的情境?
James Wei 在內湖科學園區擔任軟體工程師,月薪 6.5 萬元左右。他對生活有要求,會花錢投資在運動健身上,偶爾也會在 Steam 上購買遊戲。
2025Q3 他辛苦工作了整季,決定犒賞自己一趟日本自由行,正在訂房網站上準備下訂飯店,眼前總價三萬多元的金額,讓他猶豫了。他拿起錢包,看著那幾張卡,腦中一片空白。「到底該刷哪張卡回饋才最多?」
研究了一下各家信用卡複雜的規則、回饋上限、通路限制,對下班後只想放鬆的James 來說,實在太耗費心神。最終他還是拿出了最常用的那張卡,閉著眼睛刷了下去,心中卻有種「到底是這張嗎?」的感覺。
James 的痛點,也是許多忙碌現代人的共同煩惱。我們都知道善用信用卡能省錢,甚至「賺錢」,但「時間成本」卻高得嚇人。
省錢漏洞,正在不知不覺間擴大
你知道嗎?僅僅是日常消費和一趟海外旅遊,選對和選錯信用卡,回饋金額可能就相差好幾千,甚至上萬元。這筆錢,可能是一張日本來回廉航機票,或是一頓星級好晚餐。
讓我們實際算一筆帳:
假設 James 的日本行總花費為新台幣六萬元,如果他使用的是一張回饋普通的信用卡,海外消費回饋可能只有 1.5%,這樣他能拿回 900 元。但如果他有更精準的選擇呢?
- 住宿預訂:透過特定訂房網,使用滙豐匯鑽卡最高可享 6% 回饋。
- 海外實體消費:在日本當地,使用聯邦吉鶴卡,有日幣消費 2.5% 回饋無上限,綁定 Apple Pay +QUICPay 感應交易,還能再加碼 1.5%,合計最高 4% 回饋。
- 國內日常消費:在出國前採買旅遊用品,若在 momo 或蝦皮等電商平台消費,滙豐匯鑽卡或彰化銀行 My 購卡分別提供最高 6% 的回饋。
僅僅是善用不同卡片在不同通路上的優勢,回饋金額就已經翻倍了。這些被忽略的回饋,就是大家錢包裡看不見的漏洞。
AI 的用途,就是要成為你的信用卡神隊友,堵住理財漏洞
這正是 Bunca 誕生的原因。Bunca是一款專為解決信用卡回饋複雜性而生的 AI 理財資訊助理。它就像你的私人客製化刷卡顧問,24 小時待命,幫你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上,快速列幾個點:
- 個人化卡片管理:Bunca 能整合你現有的信用卡資訊,深入了解每一張卡的優惠與限制。
- 即時消費建議:無論是透過 Chrome 擴充功能 在你網購結帳前自動跳出最佳用卡建議,或是透過 1:1 聊天機器人 解答你「食衣住行育樂」全方位的消費疑惑,Bunca 都能在 5 秒內給你最優解。
- 化繁為簡:你再也不用研究密密麻麻的活動條款。想加油?想看電影?想繳保費?只要問 Bunca,它就會告訴你刷哪張卡、在何時消費,能拿到最多回饋。
實戰演練:Bunca 如何改變 James 的消費決策
如果 James 在預訂日本行前就使用了 Bunca,情況會截然不同:
- 行前準備:在 momo 購物網購買旅行用品時,Bunca 的 Chrome 擴充功能會提醒他使用滙豐匯鑽卡,享有 3% 的現金積點回饋。
- 訂房:Bunca 會建議他須要透過專屬連結在 Agoda 或 Trip.com 訂房,並使用彰化銀行 My 購卡,直接享有最高 6% 的回饋。
- 在日本當地:當他在日本的 BicCamera 或松本清購物時,Bunca 會在問答中推薦他使用聯邦吉鶴卡搭配 Apple Pay 感應支付,以獲取最高 4% 的回饋。
透過 Bunca 的協助,Terry不僅省下了研究時間,更重要的是,他把原本會錯過的回饋金,一點一滴地賺了回來,為下一次的旅行累積了更多基金。
James 和你的時間,都值得花在更美好的事物上
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理財不該是件苦差事。James 的故事告訴我們,只要用對工具,即使是忙碌的上班族,也能輕鬆成為理財高手。
別再讓你的回饋白白溜走。現在就踏出第一步,註冊 Bunca,讓 AI 成為你最聰明、最懂你的 AI 用卡回饋神隊友,開始享受更精打細算的消費生活吧~